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皇后的马甲撕不完 > 第六十八章 失踪女童三
    知府道“本官能说的都说了,卷宗也都给你们看了。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,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云知递还卷宗,“能说的都说了,那不能说的呢?”

    知府一愣,捋了捋胡须,神色隐晦。

    “要不是看见万管事的面上,卷宗是不能给外人看的。这个案子本官自当会查,二位还请告知万管事,不必挂心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可有对丢失孩子的父母一一询问,有没有人在掠夺孩子的歹人身上看到特殊的蛛丝马迹?”

    “都是在夜里抢的孩子,穿着夜行衣蒙着面,什么都看不到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猜测作恶之人是何居心?”

    “这本官哪能知道!”

    面对云知的连环询问,他已明显不耐烦,背过身去,一副“送客”之态。

    文佑冷哼了声,“你食民之禄,却未忧民之事,枉为知府。”

    他生气了!

    知府怒回头,指着他道“你说什么!再说一遍!”

    文佑低低缓缓,阴沉无边。

    “歹人已作恶两年,你却一问三不知,从未将此事上报朝廷,但凡有一点为官仁心,也不至于一事无成。”

    知府气的双目瞪直,手指发抖,“竖子嚣张!本官是向朝廷上报过的!”

    一旁的侍从扶住知府,愤愤不平,“公子这是给我们大人泼脏水,大人确实向朝廷上报过,可未等到答复!”

    文佑虽即位不久,但为熟悉政事,将三年内的奏折全部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若折子有送到金陵城,是一定会呈上的。

    可他根本没有看到。

    文佑神色愈发厚重,云知按住他的手腕。

    “大人,韶关城现有多少五岁女童,可有记录在册,”

    知府盛怒之中,却顾着万寻仪的薄面,“有,但这不是你们能看的,还请回!”

    云知略一低头,“告辞。”

    随后她拉着文佑的手腕走出内堂。

    咣当!——

    后头内室中几个花瓶被砸得稀巴烂。

    “要不是看在万管事面子上,本官绝对不能饶了他们!本官怎么做事,轮得到这两个竖子教吗?”

    “大人息怒,息怒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云知拽紧了些,加快了脚步。

    身边这位也不是好脾气,再不走就怕天雷勾地火,场面难以收拾了。

    可文佑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那只被拽住的手上。

    后头发生了什么,无关紧要!

    到了外头,她停下来,“韶关城知府的折子,能不能直接呈到你手中,中间是否隔着几个关卡?”

    文佑收回了神绪。

    “地方折子首先呈交一州刺史,再由刺史呈交朝廷,尚书府阅后送呈御书房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对了,如果他真的呈交了,问题出在哪里?”

    韶关城知府和蓬莱州刺史,问题必出在两者其中!

    文佑眸色浅浅,几分炙热。

    “我同你想的一样。要确保抓到的女童正是五岁,还需有名册在手。名册除了知府,就只有蓬莱州刺史能看到了。”

    思索间,云知突然察觉到她还牢牢抓着他的手,猛然放开。

    别去脸去干咳了几声,强行掩饰这股莫名的尴尬。

    文佑笑道“眼下去刺史府,还是?”

    云知眉头微凝“刺史府硕大,徒然去搜寻恐打草惊蛇不说,未必能有眉目。”

    且一切都是推测,并没有实打实的证据。

    还是由万寻仪出面,讨来韶关城名册一阅,她和文佑在蓬莱楼中侯着。

    将五岁女童全部抄录出来后,云知敲了敲脑袋,头疼不已。

    这韶关城不大,却是整个蓬莱州人口最密集的地方。

    五岁女童竟还有六十多个。

    凶犯将对谁下手,完全毫无头绪。

    文佑道“有这么多女童,凶犯偏偏抓知府引做诱饵的那一个,定是有特殊之处的。知府应当知晓其中蹊跷。”

    这样想来,知府倒也的确努力过,只是歹人过于强大,又上报无门,实在无能为力。可方才已冷言冷语的酸过他一回。

    云知“只能再麻烦一下万管事了。”

    万寻仪有些不乐意“有事能不能一次说完,我今日得跑多少趟知府?”

    文佑直视他,不容置喙道“你闲着,多跑几趟何妨。”

    是闲是忙,全凭主上一句话。万寻仪捏着嗓子诺诺应道“是~”

    这一回,万寻仪又带来了失踪女童的卷宗。

    云知接过一看道“这个我们看过了。”

    万寻仪道“再看看。”

    云知怎么都看不出明堂,文佑突然道“原来如此。你看她们的生辰,都属阴年阴月阴日阴时。”

    云知不解“何为阴年阴月阴日阴时?”

    她一个从未不知生辰为何日的人,未曾了解过此事。

    文佑解释道“按年份算,甲丙戊庚壬为阳,乙丁己辛癸为阴。月份与时日,则是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。”

    云知再去看案宗上所注生辰,果然如此!

    他们再去一一对照名册,依此找出了六位符合的女童。

    “走吧,去找她们。”

    云知和文佑按住址的远近,先找上了最近的一户。

    只母女二人在屋中,云知敲开门后,母亲见云知虽一脸麻子,但也礼仪端正,便客客气气的问道何事。

    云知说明来意后,那位母亲“砰——”的一声就把木门给关上栓好了。

    女童在屋里问“娘亲,是谁呀?”

    母亲道“两个疯子!不用搭理。”

    第二户人家亦然。

    他们为了孩子顺利的度过五岁,都严严实实的关在屋中闭门不出,况且知府闹的那事吓惨了许多父母,谁还能把孩子交给别人来冒险?

    云知退了出来,沉默了一番。

    “不对,方向不对。”

    文佑道“哪里不对?”

    云知捏着下巴,道“他们应当会先关注偏远的孩子,这儿是闹市,下手不便。稍偏僻的地方才好进去抢人,不引起骚乱。”

    文佑道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一拍即合,两人前往最偏僻的人家。

    按照名册上所留的地址,在乡野间寻到了一户人家。

    院子们遍地的鸡鸭粪便,文佑难受的蹙紧了眉头,一条大黄狗冲他们嗷嗷直叫。

    云知疑惑道“这儿的人家都喜欢养大黄狗吗?”

    文佑瞧了那狗一眼,道“兴许吧。”

    云知正准备叩门,手停滞了一下,文佑便道“我来吧。”

    果然,又是一位母亲开的门,这位母亲面容蜡黄,眼睛浮肿,怀里抱着一个婴孩。那婴孩被裹得严严实实的,小脸潮红,大口揣着气。

    这位妇人道“有事吗?”

    云知抢在文佑前头道“大姐,您的孩子是不是病了?”

    妇人深深的看了眼孩子道“是的,你们是……”

    云知凑上前在孩子的脖颈中探了一番道“我是大夫。大姐,他身子热,您可不能这么裹着。得让他透透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