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大明从井中捞起万历开始 > 第十五章:朕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(求推荐,求收藏)
    张居正与高拱对视一眼,皆是苦笑。

    他跟高拱虽然势同水火,但大家的政治嗅觉是没有问题的,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,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

    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大海里全是银子,但是如今大明东南势力犬牙交错,一着不慎,就会引火烧身,到那时整个东南就会成为拖垮大明的绞肉机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太祖有言片板不得入海。”高拱作为首辅不得不站出来。

    高拱的目的很明确先拉个虎皮,给皇帝扣顶帽子,好把皇帝的嘴封住。

    可张居正却是很怪异的看了他一眼,你这划水划的也太明显了吧。

    “父皇为何能开月港?”

    果然,不待高拱接着指点江山,朱翊钧直接出言打断了他。

    高拱闻言,呆立半晌,方才长叹一声,悻悻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“皇上,此事不妥!”站出来说话的是张居正。

    本来他不想出来生事,惹皇帝生气,但眼瞅着高拱自己跳上去,给皇帝送人头。高仪一直在明哲保身,内阁之中,也就只有他还有发言的余地,被逼无奈。

    “有什么不妥的?”朱翊钧面色一沉。

    “开海必定要重建市舶司,陛下开海必定不会只开一处,可如今朝廷赋税紧张,恐无力承担这笔费用。”

    高拱看了一眼张居正,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,仔细一想纯属扯淡。

    朱翊钧淡淡地说道“朕不从国库拿一两银子,爱卿还有何话说?”

    张居正很是干脆,“臣没有。”

    阶下的群臣,你瞪我,我瞪你,只觉得今日的早朝的氛围有些诡异难测。

    高拱与张居正两人明显是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。

    可此时高拱与张居正内心的想法确是大明朝庭和那帮海商们,根本没有一个可以坐下来谈判的机会。朝廷若真是开海了,那势必会拿走大头,那帮海商就只能喝汤了。他们会干吗?海商们反扑是可以预想到的,到那时再出来替陛下收拾烂摊子,岂不美哉?

    “陛下,微臣反对开海!”

    这是哪个不怕死的?所有的朝臣循着声音看了过去,只见吏部左侍郎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陈翔低着头,内心也是有些发憷,但是他没办法。

    不过内心也是无力吐槽,皇帝你爱玩不打紧,瞎玩也没事,反正自从英宗之后大明的皇帝基本出不了京师,最多就是祸害一下京师的平民百姓,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。

    可皇帝你倒好,这一下子几乎将整个东南诸省都霍霍了,就算有高拱与张居正这两位王者段位,也不一定可以给你把屁股擦干净。

    别闹了,好不好?

    朱翊钧见到这一幕,脸色顿时一黑。心中暗道“幸好做了防备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微臣有本要参,”朱翊钧一个眼神,一名言官就站了出来,朗声道,“陈翔收受一千两纹银,晋礼部司务(从九品)张林,为司务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(正六品)。”

    说完便从袖子里取出一个折子,看着脸上面无血色的张翔,得意洋洋地交给张宏,递到朱翊钧手中。

    贪污受贿这种事,真要细究,那大明官场基本可以宣布团灭了。唔,也许还会留下一个,那就是如今正在来京路上的海瑞。

    “宣,吏部左侍郎陈翔贪污受贿,革职流放夷州。”

    阶下本来还准备响应陈翔的官员,纷纷乖顺得有如无害的小兔子,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他们以为皇帝年少无知,加之法不责众,也许一吓就吓倒了,没想反被响亮地打了一记耳光。

    “退朝吧!”

    朱翊钧说完也不管朝臣们的惊诧眼神,径直离去。

    回到乾清宫,朱翊钧看着侯在殿内的冯保,说道“朕决定成立‘大明海运公司’,成立监事会,任你为董事长。”

    冯保弱弱地问道“皇爷,‘大明海运公司’是什么?这监事会与董事长又是什么?”

    冯保这一问,正好给了朱翊钧显摆的机会,“这公司就是只属于朕的户部,专门给朕的内帑赚钱。监事会就是另一个司礼监,董事长,就是掌印太监。”

    升官了!

    冯保看着周围的太监大佬们一个个跟恰了柠檬一样酸的不行的脸,心里那滋味别提多爽。

    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莫欺太监穷!

    “另外从内书堂挑选十一人组成监事会,你们几个各自推选几个人选出来。”朱翊钧指着张宏、张维、张鲸、冯保四人说道。

    秦川所讲的平衡之道,如今已经慢慢地渗入到了朱翊钧的心中。就如同师傅说的那样,只有这帮太监分离成好几股,他们才能紧紧地围绕着自己转。

    一声“太后娘娘驾到!”在殿外响起。

    朱翊钧面色平静地看着走进来的李氏,行礼说道“儿臣见过母后娘娘。”

    “见过太后娘娘!”

    冯保等人连忙扑地跪下不敢抬头,他身后的太监与宫娥们,也跟着跪了一地。

    李氏看着朱翊钧开门见山说道“本宫听说钧儿要开海?”

    “是的”朱翊钧点了点头,“开海,可扬大明之国威。”

    李氏却摇了摇头问道“本宫就问你一句,开海对你,对本宫,有什么好处?”

    朱翊钧振振有词地回道“有!大量地银子,会从海外流入到大明;这样大明不仅可以藏富于民,还可以让朝廷的税赋增加。一但朝庭的银子多了,朕就可以和太祖成祖皇帝一样,北伐蒙古,一雪土木堡之仇!朕的名字也将万古流传!”

    朱翊钧越说越激动。声音也不知不觉有些大。

    李氏打断了他的话,叹了口气“钧儿,你是皇帝,史书中必定会留下你的姓名。但是你可知道,正因为你是皇帝,需要你一人治天下,那么你一人系大明江山社稷祸福,系大明命脉承袭!如果大明命脉断送在你的手中,你怎么对得起你父皇对你的恩养慈育?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?”

    “朕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!”朱翊钧神情坚定地说道。